秦人的金帶鈎、帶扣和馬飾:與歐亞草原及北方游牧民族藝術的互動和融合

講者:柳揚博士(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

日期:2023年10月4日(三)
時間:下午4:00-5:30
地點:大學圖書館地下數碼學術研究室
語言:普通話

講座錄影:Facebook | YouTube | Bilibili

查詢:rpcaa@cuhk.edu.hk / 39430454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

講座提要:

崛起於西北邊陲的秦人,由於其與游牧民族千絲萬縷的關係, 對黃金有著特殊的偏愛。近年來在甘肅禮縣和陝西境內出土的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秦國貴族金製品(尤其是帶鈎和帶扣)表明,秦人對黃金的使用比我們原先所認識的要早許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其金器的質與量都領先中原地區。秦人製作的金飾體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比如它們和其它異質媒介(如銅和玉)製作的同類作品之間的互動與交融,具體表現在器物的造型、紋飾,以及整體的藝術風格。本講座還將進一步探討,體現在金帶扣、帶鈎之類飾物上的秦地流行藝術形式和風格,是如何跨越地域,和歐亞草原動物藝術形式之間發生更為複雜的交流、影響、融合和革新,而與秦接壤的北方游牧民族,則在文化藝術的傳播過程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

講者介紹:

柳揚,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及考古學博士,現任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明尼蘇達大學中國中心及卡拉馬祖藝術博物館顧問委員會委員,弗利茲藝術博覽會亞洲藝術審核委員會主席。之前他曾擔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主任、悉尼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自1998年迄今,他策劃了十多個來自中國的藝術展,各自伴隨學術性的圖錄,包括《假面之謎:三星堆出土中國古代青銅器》(2000)、《晶瑩的世界:故宮藏中國古代玉器》(2007)、《鑄為永恆:上海博物館藏古代青銅禮器》(2014)等。他撰寫和合著的十多種書籍和展覽圖錄中,有三本在澳大利亞獲得圖書獎。他策劃的兩個秦藝術大展(2010、2012)各自在悉尼和明尼阿波利斯創下博物館參觀人次的新紀錄。他與前衛劇場大師羅伯特· 威爾遜,以及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獎得主葉錦添合作呈獻的《中國末代王朝的威勢和華美》(2018)和《永恆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2023),被譽為前所未見的開創性展覽。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講座系列2023(九):秦人的金帶鈎、帶扣和馬飾:與歐亞草原及北方游牧民族藝術的互動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