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學術對談講座系列

日期:2025年5月9日(五)
時間:14:00 - 16:00
講者:莫家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休教授)及白謙慎教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特聘教授)
主持:何碧琪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研究員)
語言:普通話
現場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西翼1樓藝術體驗空間(按此報名,名額有限,成功報名人士將收到電郵確認)
網上參與:Zoom(按此報名,成功報名人士將收到電郵確認及網上直播連結)

莫家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休教授) | 書以人傳——從晚明《勝國三忠遺墨》卷談起
講者簡介:莫家良教授自1989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為該系榮休教授。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宋代以來書法史及香港藝術,編有《北山汲古──中國書法》、《北山汲古──中國繪畫》、《香港書法年表1901-1950》、《合璧聯珠──樂常在軒藏清代楹聯》(II & III)等,最新出版為《從蘭亭到鐘鼎──中國書法史探微》。曾任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藝術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成員,現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

講座摘要:
香港北山堂藏品中的《勝國三忠遺墨》,是以倪元璐(1593-1644)、黃道周(1585-1646)、瞿式耜(1590-1650)三人墨蹟合裝而成的手卷。三人均是為國捐軀的晚明忠臣,在後人眼中,同是具有「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忠義之氣。倪、黃是書法名家,但瞿並無書名,將三人墨跡合裝,其意並不只在書法,更在表揚可昭日月的忠肝義膽。此卷墨跡反映出中國傳統書法評賞與收藏中對人品的重視。此講座以《勝國三忠遺墨》為出發點,再選取其他書蹟為例,闡述傳統「書以人傳」的觀念,以為了解中國書法的文化內涵提供參考。

白謙慎教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特聘教授) | 晚明文化的遺響:重讀傅山《嗇廬妙翰》手卷
講者簡介:白謙慎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後留校。1986年赴美國羅格斯大學留學,1990年轉至耶魯大學攻讀藝術史,1996年獲博士。1997-2015年任教於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2015年由浙江大學引進,現任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特聘教授。
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與古為徒和娟娟發屋——關於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傅山的交往與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晚清官員收藏活動研究》等。

講座摘要:
1650年左右,傅山寫了一件充滿想像的奇特雜書卷(後人題為《嗇廬妙翰》)。本演講透過對這件作品的細讀,來呈現晚明標新立異的風尚在清代初年書法領域中的遺響。





「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學術對談講座系列 #3